2024年  05月17日  星期五
CN / EN / 微信
人民日报:天“帮忙” 人努力 灾害轻———“盘点”2004中国气象
日期:2004-12-30
人民日报:天“帮忙” 人努力 灾害轻———“盘点”2004中国气象
(2004.12.30)
                                    本报记者 刘毅

  当很多人觉得“这个冬天不太冷”、并断言“又是暖冬”的时候,一场席卷近半个中国的强降雪提醒人们:天气,总是那么的变幻难测、“喜怒无常”。
  不过,即将过去的2004年,老天爷的“脾气”还不算太大。气象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我国没有发生流域性大面积洪涝灾害,是灾害较轻的一年。再加上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减少。而今年9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我国明年的气候产生较大影响。
  局地性气象灾害较多较强
  气候变暖趋势明显
  “总体来看,今年是一个‘好年’,气象灾害较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博士说。
  2004年,除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的春夏连旱及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秋旱为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之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未发生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汛期,我国未发生大的流域性洪涝灾害,受涝面积低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
  不过,今年我国局地性气象灾害较多、较强,可谓是“散点多发、四面开花”:局地性强降雨造成的暴雨洪涝灾害比较严重,四川、重庆以及湖南、云南等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雷雨大风、冰雹、雷击以及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台风损失虽然低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但浙江遭受了严重的台风灾害。另外,局部地区发生的低温冻害和雪灾等也造成了较大损失。
  截至11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751.5万公顷,因灾死亡135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4.8亿元。和往年相比,损失大幅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变暖的趋势仍然很明显。”董文杰指出,2004年,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部、新疆南部以及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高1℃—2℃。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为1951年以来第三个少雨年,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及广东、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偏少三成至五成。
  气象事业的新气象
  专家普遍认为,今年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小,不仅是天“帮忙”,也是“人努力”的结果。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为宗旨,中国气象事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气象事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预测方法不断改进。在年初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气象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奋力攻关,建立了我国第一代气候监测、预测、影响评估和服务的业务系统,显著提高了短期气候业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10月1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成功发射,这颗气象卫星达到了国际新一代同类气象卫星的水平。目前,我国是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气象组织卫星监测网的重要成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其在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被认为是“一字千金”。在今年8月12日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观众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客串”气象先生,播报了强台风“云娜”当晚即将登陆的紧急预报预警。“云娜”是近48年中登陆浙江最强的台风,也是近8年中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气象局长亲自预报台风,表明了气象部门对这次强台风的格外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气象部门对把握风云变幻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把握。由于准确预报了台风“云娜”,40万群众大转移,把损失减少到较低程度,中国还获得了世界气象组织2004年度世界台风减灾奖。
  今年,中国气象事业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30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一年多,完成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绘就了中国气象事业未来20年的发展蓝图。这项研究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需求,紧紧扣住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脉搏,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战略研究,提出了向气象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厄尔尼诺可能影响明年气候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明年的“年景”如何?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对记者说,今年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域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0.5℃以上,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入冬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仍持续增暖,厄尔尼诺事件进一步发展。这可能对我国来年气候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近50年来,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概率较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温度进入偏暖期,暖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统计表明,厄尔尼诺发生的第二年,东亚夏季风一般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的可能性较大,北方地区常常会出现大范围干旱。所以,伴随着厄尔尼诺的发生,我国的气候灾害常常比较多,一般容易出现灾害比较大的年景。
  “但是,气候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是多种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李维京说,“因此,即使已经形成厄尔尼诺事件,明年我国气候是否会出现异常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加强监测和分析。”

  今年我国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
  春季:共出现15次沙尘天气过程,比去年春季(7次)明显增多。3月26—28日的沙尘天气过程造成全国1200多架次航班延误;
  夏季:南方大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加剧了部分地区的农业旱情,造成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供电、供水紧张;
  秋季: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195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旱;
  1月—6月: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春旱连夏旱,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同期极小值;
  3月—5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青海东部部分地区发生雪灾;
  6月26日:浙江临海遭受雷击,造成17人死亡;
  8月12日:今年第14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造成1800多万人受灾,183人死亡,9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7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1亿元;
  9月:我国局地性暴雨洪涝及泥石流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四川、重庆、福建、浙江、湖北等省市遭受较重损失;
  10月—11月:甘肃武威、金昌、酒泉和宁夏吴忠等地出现霜冻天气,西藏山南地区和青海省湟源县出现雪灾;
  12月:上旬北方多大雾天气,下旬华北、黄淮出现大范围强降雪。


    《人民日报》 (2004年12月30日 第十六版)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