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4日上午,美国北卡州州立大学谢立安教授应邀访问了气候诊断预测室和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并在气候变化研究前沿科学论坛作了题为:Interactions between East Asia regional climatology and northwest pacific typhoons.学术报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研究员主持了学术报告和讨论。
谢立安教授主要介绍了他的研究组关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和预报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主要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台风(美国飓风中心近30年资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以及东亚季风之间的关系。引入台风路径密度函数来描述台风活动,并根据影响台风的物理因子(包括海温、积雪等)建立回归方程,从而给出台风概率预报。
研究结果表明1)每年登陆台风的多寡与夏季副热带高压位置关系密切,登陆台风多的年份副高位置偏西(588线),登陆台风少的年份副高位置偏东(588线);2)登陆台风频次的多少与青藏高原积雪(1-3月)有很好的反相关。以1978年和2001年为例,当青藏高原积雪为大面积正距平时登陆台风少(1978),反之登陆台风多(2001);3)登陆台风与热带季节内振荡(MJO)有关。在建立台风预报模型时,主要考虑了ENSO、青藏高原积雪、高纬度环流(包括极地涛动)、东亚季风活动等因素,其中青藏高原1-3月积雪相关最好,对预报夏季登陆台风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谢立安教授的介绍思维严谨,引起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国家气候中心科研业务人员、中央气象台台风科的科技人员,以及气科院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出席了报告会,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台风趋势预测、登陆台风预报,以及2006年台风预报进行了很好的交流。

(图片提供:郭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