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8月05日  星期二
CN / EN / 微信
局领导要求要持续不断地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
日期:2011-10-14 来源:办公室(计划财务处) 作者:李威

    10月14日,由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联合主办的2011年全国汛期气候预测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郑国光局长、矫梅燕副局长亲临会场指导并针对如何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和气候服务效果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毕宝贵司长和国家气候中心宋连春主任共同主持。

    矫梅燕副局长强调,气候预测业务是一项重要而又基础性的工作,要作为一项科学研究问题梳理和思考如何提高气候预测能力。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对气候的影响因子要有新的认识。不断探索和完善气候预测技术路线,以服务为引领,满足决策需求。要坚定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坚持气候预测的客观化。

    郑国光局长针对预测技术交流会的形式和效果,谈了两点看法:

    一是召开全国预测技术总结会是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的很好的方式。技术总结会要形成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并不断总结和完善。气候业务是典型的研究发展中型的业务,需要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来不断促进其发展。通过技术交流,深入地研究气候规律,使得研究人员从中发现启示,业务人员从中发现新方法新手段。通过科研与业务相结合,来推动两者共同发展,进而推进全国气候部门的业务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技术总结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要清晰预测思路的侧重点,要及时反思不足之处,逐步提高技术交流会议质量和总结效果。

    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气候规律认识提出了新的挑战,气候服务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气候业务已成为气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通过技术上的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和管理上的调整体制来适应和促进业务的发展。当前的气候业务能力与实际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不断提高气候业务会商的质量,注重气候业务会商的效果。对于技术总结,要更为频繁和常态化。

    郑局长对国家气候中心通过一年多来的现代气候业务改革所取得效果表示肯定,气候业务以服务和需求为引领,有了明显变化和改进:(1)气候预测方面,对汛期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尝试性的预测;(2)气候监测、预测、评估、服务工作的结合更为紧密;(3)通过启用一批青年干部,工作比原来更为扎实。郑局长还指出,要提高业务人员的待遇,加强科研管理,开展基础性问题的研究,通过科研成果积极推进气候业务的发展。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