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
国家气候中心先进性教育办公室 2005年2月17日
----------------------------------------------------------------------------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体会之二
游有源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什么?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毛主席讲的,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加的,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同志补充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什么叫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本来是中国的成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流传下来,泛指求真务实的治学、治国、处世的态度。直到延安整风,毛主席用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相对立,赋予实事求是新的含义,给予唯物和辩证的说明。“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这就是唯物论;“求”就是去研究,这就是认识论;“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也就是用唯物主义、认识论去研究分析,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实事求是讲的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我们党的发展史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真实写照,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事业就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事业就失败。
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运用,反对主观主义,科学地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毛主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脱离中国实际、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毛主席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典范,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老人家仍然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周恩来同志曾经评价邓小平同志是最讲实事求是的。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读的书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人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并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讲到我国1958—1978年这段历史时说道:“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要加“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就是要从那些不符合实际,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实事求是。有人说解放思想是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保守,这是不对的。敢想敢干,有符合实际的,有不符合实际的,符合实际的就是实事求是,不符合实际的敢想敢干就是盲干。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和人民迅速走出困境,在短短20多年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补充“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他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成不变和干巴巴的教条,变成简单的说教,脱离了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不会有说服力,也就会丧失生命力。”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他又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行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段话就是要求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正因为江泽民同志以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规律的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说明,能不能与时俱进,事关我们党的事业能不能发展。
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这是我们党三代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晶。党的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事求是;不与时俱进,也不可能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定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无论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还是其它一切工作,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一个干部的工作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方法取决于他的思想水平高低、思想作风的好坏。我们现在选拔干部,文化程度好办,本科生多的很,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的是,但选拔干部光看他们的文化程度还不行,还要看他们的思想水平如何,而且这是关键。文化水平不能代表思想水平。所以中央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必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规定党员处以上干部5年就要进一次党校。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如果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不高,思想作风就会出现像《决定》中所指出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不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注意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习惯于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