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12日  星期日
CN / EN / 微信
学习体会(15) 徐 影: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气候变化业务发展的思考
日期:2008-11-27
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气候变化业务发展的思考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部   徐 影
 
    通过这几天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使我深刻的意识到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政治理论学习,而是可以指导我们事业发展的实践活动。这次的学习,将实践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只有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地,也只有在实践中,我们的理论才能不断的发展完善、与时俱进,反过来,当我们拿起科学发展观这把利剑时,可以发现和清除很多制约我们事业发展的障碍,可以为我们的事业保驾护航,让我们的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通过对发展观理论的系统学习,不仅使自己提高了认识,而且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通过对其他部门的调查研究,不仅系统地查找了部门内存在的问题,而且在借鉴总结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逐渐理清了本部门的发展思路,增强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十七大将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和“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写进了工作报告中,这对气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高要求、新挑战,也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气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十七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任务,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气候变化研究和业务人员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分析和服务工作,特别做好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评估工作,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气候变化及影响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把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作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我们气象人应有的贡献。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要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发展观
首先,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形成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思想,促进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其次,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行动
    在落实发展观中,要切实转变一些工作作风,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以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紧迫问题,多干国家和单位急需的事,多干使群众收益的事,多做基础工作,,多做对长远需求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3、发展观在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工作中的应用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将国家需求放在首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破除个人、单位以我为主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为他单位以及省级、区域级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互相协调和帮助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气候变化的业务和科研的发展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需要以公共服务为载体。
    对于气候变化的业务和科研问题究竟怎么发展,如何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气候变化的业务工作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要明确方向,明确重点,明确位置。明确方向要求单位个人明确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要大胆实际,并且为此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实践方案规划。具体如下:
    明确做好国家级,区域级,省级的布局分工。国家级主要做好技术职称、数据、平台、服务需求挖掘的工作,牵头区域各省影响评估报告、参与平台开发、影响评估研究的工作;省级做好针对性影响服务、极端事件监测、服务需求挖掘和其他应用服务工作。影响评估的工作重点是:农业、水资源、极端事件。
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中形成人人努力成才的氛围,鼓励业务科技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以开放的胸襟,让外部人更好的为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首席科学家的引领带头作用。
    加强合作。我们在气候变化领域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工作中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先进研究和业务单位的合作,减小我们在气候变化领域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加强与区域级、省级单位的合作,整合力量,发挥带头作用。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业务工作的理念。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工作的定位。基于气候变化监测和预估, 水文与水资源变化监测和模拟预估, 典型社会生态系统观测的现有数据和研究出版的成果基础上开展的评估工作。主要用户: 国家相关部委, 流域内地方政府, 国家评估报告编写组, 参与IPCC AR5的作者
    对区域级和省级的具体指导。科学系统地评估关键脆弱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影响和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与自然和社会系统脆弱性与适应性措施对策。为关键脆弱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提供详实的科学信息和科技支撑,为国家评估报告提供区域上的支撑。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