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29日  星期三
CN / EN / 微信
学习体会(14)陈丽娟:练好内功是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和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
日期:2008-11-26
                                                           练好内功是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和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 陈丽娟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政府和公众的迫切需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
  面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如何完善气候业务,提高气候预测准确率是我们贯彻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步,需要扎扎实实地练好我们的内功,尤其是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业务系统的能力建设两个方面,这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对气候预测业务而言,从人的角度,就是要提高预报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能力;从发展的角度,需要完善和持续提高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加强气候业务综合服务能力,在建设系统的过程中,体现改革开放、全面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
(一)提高预报员业务素质是提高预测准确率的关键因素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预报员是气候预测业务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预报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与预测准确率和公众服务效果密切相关。
大气科学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尤其是在气候预测领域,不断有研究成果涌现,这就意味着预报员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以促进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体现科研与业务的紧密结合。
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除了个人努力学习外,管理部门还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预报员的成长。如制定预报员的培训计划,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优秀气候专家到气候中心进行有针对性地讲学,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全国性气候预测业务人员的技术交流,制定选拔优秀预报员的措施,建立预报员学习培训档案和值班档案,完善岗位责任制和预报员考核标准。奖励上进,营造积极向上的中心文化。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从个人努力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促进预报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和持续提高气候预测业务系统能力是提高预测准确率的基石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
我国的第一代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在“九五”重中之重项目的支持下得以建立,在过去十年的气候业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公共气象服务和业务需求的增加,原有业务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发展和完善。同时。近十年来,国际气候预测业务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再分析气候资料的加工和共享、基于气候系统模式的预测业务的试验性应用、全球气候系统的监测和异常诊断、交互式气候诊断和预测工具开发及应用。日本气象厅、韩国气象局,这些曾经向我们取经学习的亚洲同行,现在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相比之下,我国气候预测业务系统的能力建设在九五之后发展缓慢,与国外先进气候业务中心的差距在逐渐拉大。所以我们迫切地需要组织力量,提高业务能力建设。除了稳定的经费支持外,作好规划和顶层设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并进行有效的组织是关键。
  科学发展观还要回答“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其中协调发展是基本内容,即如何做到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对气候预测业务而言,国家气候中心应该始终引领着国内研发和业务发展的方向,在科研和业务发展的关系方面做出科学规划,协调科研成果在业务中的应用,兼顾到各单位的利益和效益。努力做好在资料收集整理、异常气候信息汇总、预测方法研发及检验、面向用户的预测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协调和规划。
  在资料收集整理方面,需要采取改革开发的方式,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收集为气候系统监测和气候预测服务的资料。例如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合作,获得卫星监测的积雪、极冰、植被、干旱等数据,扩展气候系统监测的内涵;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合作,获取亚洲乃至全球高时空分辨率的站点和格点资料,构建气候监测和预测业务的二级资料库,实现国家气候中心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候中心的资料服务功能。通过合作,加强和加快对气候业务用资料集(或数据库)的建设。
  为获取异常气候信息,需要建立对全球气候系统持续性异常的监测和诊断,以及时了解当前的气候状态。原有气候预测业务中对气候系统的监测单调而缺乏诊断信息。为加强该领域能力建设,借助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力量为我所用不失为一条捷径。可以利用各类科研项目以及有效的奖励制度,维持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良好关系,鼓励科研成果在业务中应用。
在预测方法与检验方面,根据国际上该领域的科研和业务进展,基于动力气候模式的发展提高预测能力是发展主流。而我国在动力与统计相结合,提高预测能力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国家气候中心有必要出面组织一个相对固定的研发团队,在国内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以年轻人为骨干,走有中国特色的预测方法研发之路。
  面向用户的预测产品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供各级用户使用,满足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服务的不同需求。如不仅提供预测结果,还可以提供检验信息和预测的不确定程度。
实现上述功能,还需要建设一个功能较强的气候业务平台,供各级气候业务人员共享。除实现浏览功能外,还具有基本气候信息处理的交互式功能。根据目前气候中心业务人员现状,气候业务平台的建立应该选择专业化发展和维护之路,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加强岗位责任制。如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基础平台建设,聘任气候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区域/省级)进行专项开发;与相关部门沟通,申请到持续的平台持续建设和维护经费。
  总之,由于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使得气候预测业务始终处于发展状态中,因而无论是预报员、还是业务系统能力建设也都将处于不断地发展状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练好内功始终是我们提高预测准确率、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