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国家气候中心对2021年汛期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滚动预测订正会商。经综合研判,会商结论维持3月底发布的预测意见不变。支持原有预测意见的主要依据:1)4月以来海洋、高原积雪、大气等演变特征与3月底的预测基本一致,包括拉尼娜事件衰减、高原积雪偏少、西北太平洋为气旋式距平环流等特征;2)4月以来南方地区干旱以及华南前汛期入汛时间明显偏晚的特征显示了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春季气候的影响,与前期的预测分析一致;3)国内外气候模式对夏季大气环流形势、我国降水的最新预测与3月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即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北太平洋为气旋式距平环流,副高偏北,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支持前期的主要结论。
对汛期的主要预测结论为: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
珠江流域东部、黄河上中游、海河流域局部、松花江流域可能有较重汛情。西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5月26日)偏早,雨量总体接近常年,西藏和西南西部偏多、西南东部偏少的可能性大;华南前汛期降水弱,后汛期降水强。
预计今年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夏季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包括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华北、黄淮北部等地区;次要多雨区主要位于江南东部和华南东部。珠江流域东部、黄河上中游、海河流域局部、松花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暴雨过程较多,可能有较重汛情;新疆大部、长江中游降水偏少,易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多,强度为中等到偏弱,盛夏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预计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台风个数为27~29个,较常年(26个)偏多;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8~10个,较常年(7个)偏多,台风的总体强度为中等到偏弱,台风活动路径以西北行为主,可能有北上台风,对华东和华南东部沿海影响较大;初次登陆我国的时间较常年(6月28日)偏早,末次登陆我国的时间较常年(10月6日)偏晚。
全国大部气温偏高,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预计夏季,除华南、东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局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新疆北部等地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东北地区出现持续性低温的可能性较小。
我国汛期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温、积雪、极冰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演变及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进入春季以来,拉尼娜事件继续衰减,北大西洋海温三级子模态正位相特征比较明显,热带印度洋海温变率比较大,还需要密切监测其演变和影响。进入5月后,随着南半球越赤道气流的大规模建立以及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影响我国的环流系统将更加复杂,季节内变率增大,需要继续加强监测预测,及时滚动订正气候预测意见,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