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和关键技术岗位招聘公告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和关键技术岗位招聘公告
[日期:2004-11-17]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和关键技术岗位招聘公告
为了合理利用人才资源,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人才强局战略,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常务会决定: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面向京内,招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现将招聘的有关安排公告如下:
一、 招聘的岗位
室 别 |
首 席 |
关 键 |
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 |
气候系统预测首席岗(1名)
气候系统监测诊断首席岗(1名) |
短期气候预测关键岗(2名)
多模式集合预测关键岗(2名)
气候系统监测诊断关键岗(3名) |
气候影响评估室 |
气候灾害及影响评价首席岗(1名)
资源环境气象首席岗(1名) |
专题气候影响评价关键岗(2名)
重大气候事件评估关键岗(2名)
生态农业气候评价关键岗(2名)
资源环境与城市环境关键岗(1名)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首席岗(1名)
模式综合业务发展首席岗(1名) |
全球大气模式关键岗(1名)
区域大气模式关键岗(1名)
陆面生态模式关键岗(1名)
海洋、海冰模式关键岗(1名)
资料同化和气候资料库建立关键岗(1名)
耦合模式发展、检验和业务化关键岗(1名) |
气候变化室 |
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首席岗(1名)
未来气候变化预估首席岗(1名) |
气候变化检测关键岗(1名)
生态过程与碳循环关键岗(1名)
全球气候变化预估关键岗(1名)
区域气候变化预估关键岗(1名)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关键岗(1名)
气候变化应对战略关键岗(1名) |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气候变化研究及影响评估首席岗(1名)
气候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首席岗(1名) |
气候研究关键岗(4名) |
二、 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详见有关表格)
三、申报程序
应聘者于2004年11月12日12:00前将个人相关材料送交、邮寄、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国家气候中心人事教育处。
应聘者需提供的材料包括:国家气候中心科研业务技术岗位申请表15份,代表学术水平的3-5篇论文复印件、业绩证明材料、书面业绩报告一式各3份。国家气候中心外的人员需同时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复印件各3份,身份证复印件和个人近期照片1份。
国家气候中心科研业务技术岗位申请表可从Notes网下载,也可以到国家气候中心人事教育处领取。每个应聘者最多填报2个岗位。
四、时间安排
11月12日12:00报名截止,下午16:00公布资格审查通过答辩人员名单.
11月17日前后竞聘答辩;
上述时间安排,如有变动,将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通讯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国家气候中心人事教育处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郝 飞 周成香 张永山
电话:010-68409786,68400071
本公告由国家气候中心人事教育处负责解释。
二○○四年十一月八日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 |
气候系统预测
首席岗
(1) |
1. 按照局及中心的业务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室气候预测科研项目和业务系统的发展、改进计划;
2. 负责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主持实施;
3. 主持影响我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气候事件和国家重要活动气候保障的预报服务工作的开展,负责室各种决策预报产品和服务材料的技术总把关;
4. 负责制定气候预测业务技术规范;
5. 指导其下的各级预报人员的分析、预报、服务以及技术总结工作;
6. 促进相关业务和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7.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8. 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9.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业务技术和科研工作。
|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岗敬业,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2. 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综合分析、应用各种气候资料、数值产品的能力,了解国内外相关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掌握我国气候预报服务特点和重点,对我国各种灾害性气候有丰富的预报经验和较高的预报技能,有长期丰富的预报实践经验;
4. 具有较强的预报综合决策能力;近5年主持过本领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并取得重大成就(省部级以上2等奖)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10篇(其中1级5篇)以上论文。
5. 有指导其下的各级预报人员的分析、预报、服务以及技术总结工作的能力;
6. 具有主持本领域重大科研的能力;
7. 具有正研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8.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9. 具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 |
气候系统监测诊断
首席岗
(1) |
1. 按照局及中心的业务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室气候监测诊断科研项目和业务系统的发展、改进计划;
2. 负责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主持实施;
3. 负责各种气候监测诊断业务产品和决策服务材料的技术总把关;
4. 负责制定气候监测诊断业务技术规范;
5. 指导本室各级气候监测诊断技术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总结工作;
6. 促进相关业务和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7.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8. 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9.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业务技术和科研工作。
|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气象工作,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2. 有扎实、系统的气候监测诊断分析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综合分析、应用各种气候资料、数值产品的能力,熟悉国内外气候监测诊断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具备主持和推动我国气候监测诊断业务发展能力,从事气候监测诊断业务8年以上;
4. 有较强的预报综合决策能力;近5年主持过本领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并取得重大成就(省部级以上2等奖)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10篇(其中1级5篇)以上论文。
5. 具有指导本室各级预报人员的分析、预报、服务以及技术总结工作的能力;
6. 具有主持本领域重大科研的能力;
7. 具有正研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8.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9. 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影响评估室 |
气候灾害及影响评价
首席岗
(1) |
1. 了解气候影响评价及相关领域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每年提交气候影响评价业务国内外发展动态报告,并针对本室业务提出改进方案。
2. 承担编写国家级气候影响评价业务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按照中心的业务发展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室气候影响评价和其他相关业务科研发展计划。
3. 负责研制开发气候影响评价和预评估模式系统,指导科研成果的业务转化和应用,以及设计气候影响评价业务系统的发展和改进。
4. 承担影响我国重大气候事件和国家重要活动气候保障的服务工作,负责本室各种业务产品和决策服务材料的技术总把关。
5. 承担制定气候影响评价业务技术规范,负责本室业务人员和省级相关业务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每年对本室科技人员进行1-2次技术培训。
6. 负责促进气候灾害、气候影响评价、气候应用等业务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7. 承担向新闻媒体解答有关气候灾害、气候影响评价与气候应用方面的疑难问题。
8.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9. 负责气候灾害、气候影响评价、气候应用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进行气候评价技术总结和研究,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10. 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业务值班和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
2. 具有系统坚实的天气气候、农业气象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应用各种气候资料、诊断预测产品的能力,熟悉国内外相关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掌握我国气候特点及气候服务重点,了解我国各种灾害性气候及其发生的成因、地域和规律,具有主持和推动我国气候影响评价业务发展能力,有8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4. 有较强的业务综合决策能力;近5年主持过本领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并取得重大成就(省部级以上2等奖)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10篇(其中1级5篇)以上论文。
5. 具有指导中、高级技术人员进行气候影响评价与气候应用领域科研开发能力。
6. 具有正研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7.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8. 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影响评估室 |
资源环境气象
首席岗
(1) |
1. 了解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及相关领域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每年提交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气象业务国内外发展动态报告,并针对本室业务提出改进方案。
2. 承担编写国家级气候生态环境评价和气候资源业务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按照中心的业务发展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室生态与环境资源和其他相关业务科研发展计划。
3. 负责研制农业、生态环境、气候资源的模式评估系统或城市环境评估模式,实施科研成果的业务转化和应用;
4. 负责我国重大工程和国家重要生态环境、气候资源等服务保障工作,负责本室各种业务产品和决策服务材料的技术总把关。
5. 承担制定相关业务技术规范,负责本室业务人员和省级相关业务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每年对本室科技人员进行1-2次技术培训。
6. 负责促进有关业务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7. 承担向新闻媒体解答有关生态环境、气候资源、农业评价应用方面的疑难问题。
8.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9. 负责生态环境、气候资源、或农业评估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进行技术总结和研究,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
10. 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业务值班和交办的其它任务。
|
1.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
2.具有系统坚实的天气气候、农业气象或生态、水文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应用各种气候资料、诊断预测产品的能力,熟悉国内外相关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掌握生态环境、气候资源服务、城市环境评估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气候服务重点,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主持和推动我国生态城市环境、资源气象等业务发展能力,有8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4.有较强的业务综合决策能力;近5年主持过本领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并取得重大成就(省部级以上2等奖)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10篇(其中1级5篇)以上论文。
5.具有指导中、高级技术人员进行气候影响评价与气候应用领域科研开发能力。
6.具有正研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7.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8.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首席岗
(1人) |
1. 负责拟定有关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等;
2. 指导气候系统模式评估和模式预测应用研究;
3. 组织有关气候模式模拟与预测的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
4. 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
1. 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
2. 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动力气候模拟的专业技术知识;
3. 具备主持和推动我国气候系统模式开发的能力,具有丰富的气候模拟工作经验,有5年以上气候模拟或模式发展的工作经历;
4. 有较强的科研综合决策能力,具有较强的气候模拟研究指导能力,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经历;近5年主持过本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重大成就(省部级以上2等奖)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10篇(其中1级5篇)以上论文。
5. 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6.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7. 具有熟练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模式综合业务发展
首席岗
(1人) |
1. 负责拟定有关气候系统模式业务化研究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等;
2. 指导气候系统模式业务化评估和模式预测应用研究;
3. 组织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
4. 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
1. 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短期气候预测和模拟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
2. 具备主持和推动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开发的能力,具有丰富的气候模拟工作经验,有5年以上气候模拟或模式发展的工作经历;
3. 有较强的科研综合决策能力,具有较强的气候模拟研究指导能力,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经历;近5年主持过本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重大成就(省部级以上2等奖)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10篇(其中1级5篇)以上论文。
4. 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5. 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6. 具有熟练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变化室 |
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
首席岗
(1) |
1. 参与制定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的科研业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关科研业务领域拓展工作;
2. 组织气候变化领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的申报;
3. 负责气候变化检测的科研成果向业务转化工作;
4. 参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策的科学评估,组织相关方面的决策、公众及特殊服务;
5. 开展气候变化科研业务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协作;
6. 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被IPCC评估报告引用;
7. 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业务工作;
8.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9. 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
10.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气候变化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科研业务实践经验;
3. 熟悉国内外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发展动态;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业务项目的能力;
5. 具有较强的科研综合决策能力和研究指导能力;
6. 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7. 具有正研级专业技术职称;
8.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
9. 具备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10. 年龄在53岁以下。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变化室 |
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首席岗
(1) |
1. 参与制定气候变化预估有关的科研业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关科研业务领域拓展工作;
2. 组织气候变化领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的申报;
3. 负责气候变化预估的科研成果向业务转化工作;
4. 参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策的科学评估,组织相关方面的决策、公众及特殊服务;
5. 开展气候变化科研业务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协作;
6. 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被IPCC评估报告引用;
7. 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业务工作;
8.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10万元科研课题;
9. 每年在一级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1篇)
10.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气候变化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科研业务实践经验;
3. 熟悉国内外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发展动态;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业务项目的能力;
5. 具有较强的科研综合决策能力和研究指导能力;
6. 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7. 具有正研级专业技术职称;
8.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具备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9. 年龄在53岁以下。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气候变化研究及影响评估
首席岗
(1) |
1. 负责拟定本室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等;
2. 指导气候影响评价研究、气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
3. 组织与上述研究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4. 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20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至少在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第1作者)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
1. 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气候变化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科研业务实践经验;
3. 熟悉国内外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发展动态;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业务项目的能力;
5. 具有较强的科研综合决策能力和研究指导能力;
6. 近5年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过10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7. 具有博士学位和正研级专业技术职称;
8.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9. 年龄在53岁以下。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气候模式设计及应用研究
首席岗
(1) |
1. 负责拟定本室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等;
2. 指导气候模式研究、气候模式应用研究工作;
3. 组织与上述研究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
4. 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20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至少在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第1作者)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
1. 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气候变化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科研业务实践经验;
3. 熟悉国内外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发展动态;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业务项目的能力;
5. 具有较强的科研综合决策能力和研究指导能力;
6. 近5年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过10篇以上的学术论文;
7. 具有博士学位和正研级专业技术职称;
8.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9. 年龄在53岁以下。 |
3.1-3.5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 |
短期气候预测
关键岗
(2) |
1. 负责预报业务领域内的各项预报产品和服务材料制作、签发;参与重大气候事件、以及国家重要活动和工程的气候预测保障服务;
2. 负责各项值班任务的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 督促、检查、解决预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密切注视值班期间的灾情,特别要严密监视重大气候事件、专项保障和服务期间的天气气候演变,组织定期或临时的气候预测会商。
4. 承担短期气候预测的科研工作。
5. 指导下级预报人员的分析、预报、服务。
6.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7.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
8.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岗敬业,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2. 有较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综合分析、应用各种气候资料、数值产品的能力;
3. 掌握我国气候预报服务特点和重点,对我国各种气候事件有丰富的预报经验和较高的预报技能,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4. 具有较好的综合决策和语言文字能力;
5. 了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能熟练使用该系统制作和发布气候预测产品,并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组织会商;
6. 有指导其下的各级预报人员的分析、预报、服务以及技术总结工作的能力;
7. 具有正研级高级技术职务任职或申报资格;
8. 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 |
多模式集合预测
关键岗
(2) |
1. 负责模式预测系统的各项产品和服务材料制作、签发;参与重大气候事件、以及国家重要活动和工程的气候预测保障服务;
2. 负责模式预测业务各项值班任务的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 督促、检查、解决预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承担多模式集合预测方法的研制开发,模式预测系统的改进,以及短期气候预测的科研工作。
4. 指导下级预报人员的分析、预报、服务。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岗敬业,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2. 有较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综合分析、应用各种气候资料、数值产品的能力;
3. 掌握我国气候预报服务特点和重点,对我国各种气候事件有丰富的预报经验和较高的预报技能,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4. 具有较好的综合决策和语言文字能力;
5. 了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能熟练使用该系统制作和发布气候预测产品,并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组织会商;
6. 有指导下级技术人员的分析、预报、服务以及技术总结工作的能力;
7. 具有正研级高级技术职务任职或申报资格;
8. 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 |
气候系统监测诊断
关键岗
(3) |
1. 负责气候系统监测诊断业务产品的制作和签发;
2. 负责值班任务组织实施、 协调、检查和督促;
3. 负责发展气候异常诊断的新技术,参与拟定相关科研计划和组织实施;
4. 其中两名关键岗的工作重点分别为ENSO诊断和季风诊断。
5. 参与主持并承担气候诊断的科研工作;
6. 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
7.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8.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
9.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爱岗,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2. 具有较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气候监测、诊断业务技能;
3. 熟悉国内外气候监测诊断业务现状,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4. 具有较好的监测诊断业务综合决策能力;
5. 具有科研开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具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7. 具有正研级高级技术职务任职或申报资格;
8. 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影响评估室 |
专题气候影响评价
关键岗
(2)
|
1. 关注气候应用评价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参与制定本室业务发展目标和规划,拟订气候应用评价业务的发展规划和气候分析评价方法技术的改进计划与实施方案;
2. 承担气候影响评价和其他有关业务的值班工作,负责各种评价服务产品的编写、制作以及技术把关,担任领班负责值班任务的组织、实施、 协调、检查和督促;
3. 负责编写气候及其变化对社会、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如:人类健康、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专题影响评估报告以及技术把关;
4. 承担研制开发气候影响评估、预评估模型方法以及气候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对策研究,并负责进行研究成果向业务转化试验;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6. 承担本室气候评价与应用业务系统开发、业务拓展和科研项目的申报;进行气候评价技术总结和有关气候研究,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
7. 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8. 指导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
9. 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业务值班和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爱岗;
2. 具有系统坚实的气候学或农业气象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气候统计、分析及评价方法;熟悉国内外的气候评价业务现状、技术发展动态;
3. 具有很强的业务科研组织、开发、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5年以上的气候影响评价工作经验;近5年主持过气候影响评价某些领域(如: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人类健康、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局级项目,取得较大成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5篇以上论文,或承担业务领班签发100份材料以上并取得好的服务效果,或获省部级以上2等奖。
4. 熟悉本室气候评价业务系统结构流程及各环节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原理;
5. 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6. 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7. 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影响评估室 |
重大气候事件评估关键岗
(2) |
1. 关注气候影响评价相关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参与制定本室业务发展目标和规划,拟订气候影响评估业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气候事件评价方法技术的改进计划与实施方案;
2. 承担全国旱涝监测和其他有关业务的值班工作,负责有关业务产品的编写、制作和签发,担任领班负责值班任务的组织、实施、 协调、检查和督促;
3. 负责编写重大气候事件和气候灾害(干旱、洪涝、高温、台风、冷冻害、沙尘暴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报告,以及技术把关;
4.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5. 承担本室的气候监测业务系统开发、业务拓展和科研项目的申报;进行气候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等)监测指标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以及气候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方法研究,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
6. 参与制定本室业务发展目标和规划,拟订气候影响评估业务的发展规划和气候评价方法技术的改进计划;
7. 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8. 指导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
9. 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业务值班和交办的其它任务。
|
1.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爱岗;
2.具有系统坚实的气候学或农业气象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气候统计、分析及评价方法;熟悉我国各地地理气候特点,对我国各种气候事件和气候灾害发生规律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3.熟悉本室旱涝气候监测和评价业务系统结构流程及各环节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原理;
4.具有很强的科研组织、开发、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5年以上的气候分析评估工作经验;近5年主持过局级以上业务和科研项目,取得较大成就,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5篇以上论文,或承担业务领班签发100份材料以上并取得好的服务效果,或获省部级以上2等奖。
5.有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6.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7.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影响评估室 |
生态农业气候评价
关键岗
(2) |
1.关注了解农业或生态国内外研究业务发展动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每年提交国内外发展动态报告;并针对本室业务提出改进方案;
2.负责研发农业、生态气候影响评估模式;拓展气候生态服务领域,实施科研成果的业务转化和应用;
3.负责气候对农业、生态和病虫害影响监测和分析评价把关,并为“三农”和生态建设发展服务;
4.负责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光、温、水)变化研究,揭示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开展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业务科研工作。
5.承担生态(林业、植被)、荒漠化、海洋灾害等与气候有关的环境资料的收集、监测和分析评估,以及相关决策、公益服务,编写或签发有关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报告;
6.承担本室业务人员和省级相关业务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7.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8.承担有关农业、生态气候影响评估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的申报,进行有关业务技术总结和研究,每年在中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
9.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业务值班和交办的其它任务。 |
1.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
2.具有系统坚实的天气气候、农业气象或生态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能熟练应用GIS和统计分析工具或遥感资料等产品的能力,熟悉国内外相关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熟悉我国主要农业、生态区的气候和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了解主要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及主要气象灾害影响情况;
4.有较强的科研成果业务应用能力;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近5年主持本领域局级以上业务科研项目,在农业生态拓展业务和科研方面有较大成就,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5篇以上论文(其中1级2篇),或承担业务领班签发100份材料以上,或获省部级以上2等奖。
5.具有指导中、高级技术人员进行农业、生态影响评估服务领域科研开发能力;
6.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7.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影响评估室 |
资源环境与城市环境
关键岗
(1) |
1.关注资源环境评估国内外发展动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并针对本室业务提出改进意见和业务规划;
2.负责全国气候资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监测、评价和变化研究,揭示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开展气候区划以及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相关决策、公益服务;
3.负责气候评价产品有关资源环境等内容的编写和签发把关;
4.引进开发中小尺度模式,负责研究模式在气候资源和环境评估中的应用或气候对水资源影响评估模式研究及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服务;
5参与本室业务人员和省级相关业务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6.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7.参与有关方向的业务应用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的申报,每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
8、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业务值班和交办的其它任务。 |
1.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
2.具有系统坚实的气象、资源环境、大气物理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应用各种气候资料、诊断预测产品的能力,熟悉国内外相关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能熟练应用GIS或统计分析工具或遥感资料应用等技术进行气候资源分析评估、城市大气质量评估、城乡建设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等业务科研工作;
4.有较强的科研成果业务应用能力;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近5年主持本领域局级以上业务科研项目,在气候环境业务和科研方面有较大成就,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5篇以上论文(其中1级1篇),或获省部级以上2等奖,或承担业务领班签发100份材料以上。
5.具有指导中、高级技术人员进行气候资源服务领域科研开发能力;
6.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7.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全球大气模式
关键岗
(1人) |
1. 负责组织实施大气模式的整体设计、建立和不断完善,负责陆面、生态、水文过程模块与大气模式的嵌套;
2. 参与气候模式系统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参与气候模式业务化系统中大气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
3. 积极申请、参与、承担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4. 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工作;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团结、协作、指导的工作能力;
2. 有发展大气模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大气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3. 具有应用或发展模式的经验或经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经历;
5. 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6. 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区域大气模式
关键岗
(1人) |
1. 负责组织实施区域大气模式的设计、建立和不断完善工作,负责陆面、生态、水文过程模块与区域大气模式的嵌套;
2. 参与气候系统模式发展和模式业务化系统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参与模式业务化系统中的区域大气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
3. 积极申请、参与、承担气候模式发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4. 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工作;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
1. 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
2. 有发展大气模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
3. 具有较强的组织、团结、协作、指导的工作能力;
4. 了解国内外大气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5. 具有发展区域模式或在相关学术领域的工作经验或经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6. 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7. 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陆面生态模式
关键岗
(1人) |
1. 负责气候系统模式中陆面生态模式的建立、改进和不断完善,组织实施针对陆面模式性能的比较、检验和评估;
2. 参与气候系统模式的整体建设、规划和实施,参与实施陆面模式与大气环流模式的嵌套或与气候系统模式的耦合工作;
3. 参与组织并承担陆气相互作用以及动力气候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
4. 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并负责组织相关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7.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
1. 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团结、协作、指导的工作能力;
2. 有发展陆面模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陆面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3.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具有发展模式的经验或经历;
4. 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5. 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海洋、海冰模式
关键岗
(1人) |
1. 负责组织实施海洋模式、海冰模式的整体设计、建立和不断完善;
2. 参与气候模式系统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参与业务化模式系统中海洋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
3. 积极申请、参与、承担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4. 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工作;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
1. 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团结、协作、指导的工作能力;
2. 有发展海洋模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海洋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3. 具有应用或发展模式的经验或经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经历;
5. 具备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或者具有申报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资格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6. 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水平。 |
2.6-3.0 |
国家气候中心关键岗位职责和条件
单位 |
岗位名称
(职数)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岗位系数 |
气候系统模式室 |
资料同化和气候
资料库建立
关键岗
(1人) |
1. 负责组织实施大气、海洋资料同化系统以及气候资料库的整体设计、建立和不断完善;
2. 参与气候模式系统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参与业务化模式系统中同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
3. 积极申请、参与、承担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4. 指导下级专业人员的业务工作;
5. 每年至少主持申请5万元科研课题;
6. 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有关论文(第1作者)或编写1本重要技术报告;
7.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
1. 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组织、团结、协作、指导的工作能力;
2. 有资料同化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资料同化或与此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 具有资料同化或与此相关科学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或经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经历;
5. |
|